据The Information报道,近期谷歌云服务部门在会议的时候制定了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即在2023年之前击败其竞争对手微软Azure和亚马逊云服务AWS。
目前谷歌云平台排名第三,其市场份额和增长率均低于AWS和Azure。蛰伏了13年的谷歌云,这一次到底能不能如愿以偿呢?
如果你现在搜索“云计算”会发现,现在的云计算已经变得丰富多彩,云计算的技术、相关企业、人才池的培养的丰富度都前所未有,完全不像一个刚刚诞生13年的IT专有名词。
如果追根溯源,你会发现这个专有名词“Cloud Computing”的首次提出是在2006年8月9日的搜索引擎会议(SES San Jose 2006)上。
在这场搜索引擎大会上,谷歌公司(前)CEO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正式谷歌公司提出了云计算这个概念,促成了第三次互联网革命。
谷歌公司前CEO 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
云一代成“追赶者”
施密特自2001年加入谷歌担任首席执行官职位,在任期间出现的“安卓”已经成为谷歌扬名世界的重要产品,而云计算这个同样被施密特重视甚至作为提出者的技术,却在谷歌成长中的不甚理想。
施密特在位期间,在 2008 年 4 月,Google 发布了 Google App Engine,之后在 2011 年 10 月推出 Google Cloud Platform,但这一系列动作也没能在过去13年中挽救谷歌云在全球云市场上的弱势地位。
2019年5月1日,据外媒报道,谷歌母公司Alphabet宣布,施密特将不会寻求连任Alphabet董事席位。施密特的时代告一段落。
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 2018年的年度数据来看,全球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Iaas,Paas,托管私有云)份额中,亚马逊和微软两家各占据 34% 和 15% 的市场份额,而Google 只分得 7%的市场份额。
而在云基础设施服务支出整体大幅上涨的今天,谷歌这个云计算的提出者,这个“云一代”似乎已经成为了“追赶者”的角色。
13年蛰伏,进退维谷
Google 2018年年末的财报中,没有对外公布云业务的营收数据,但谷歌CEO Sundar Pichai 却在不同场合肯定了云业务的成绩,称价值100万美元的云业务合同比去年翻了一番。
而这个数据对比谷歌母公司Alphabet 2018 年广告营收 1163.18 亿美元,就显得不足一提。
再看看在云市场上风生水起的AWS财报数据, 2018年AWS云业务营收占比整体业务10.3%(74.3 亿美元),云业务占总营业利润的 57.5%(21.8 亿美元)。如此一比,两家公司的云业务状态便可见一斑。
那谷歌云究竟是什么?这13年又做了什么呢?
其实在外文网站上,谷歌云除了使用Google Cloud的表达,也可以用GCP为缩写,即Google Cloud Platform(谷歌云平台)是一项使用了Google核心基础架构、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技术的云计算服务。
具体而言,就是谷歌提供的计算能力资源池,包括Cloud Computing(云计算)、Analytics and machine learning(分析与机器学习)、Identity and security(身份与安全)、Collaboration and productivity(协同与效率)、Google maps platform(谷歌地图平台)、Browser, hardware and OS(浏览器、硬件及操作系统)等。
其中,我们熟悉的谷歌搜索引擎和YouTube视频也都是架在谷歌云平台上的。
那今年为什么谷歌云又要加大砝码呢?事实上,在今年年初开始就有了苗头。
在2019年的 Google Cloud NEXT上,谷歌云新任CEO托马斯·库里安(Thomas Kurian)发布混合云管理平台 Anthos,项目的标语是“一次编写,随处运行”,兼容AWS 和微软 Azure。
谷歌云新任CEO 托马斯·库里安(Thomas Kurian)
会上除了发布 Anthos和Cloud Run外,谷歌更表示了未来对谷歌云业务的支持,将在基础设施建设、人才招揽和业务收购几个方向增加谷歌云的投入,促成谷歌云的快速成长。
随后,谷歌云便先后进行了三大收购案:Looker、Elastifile和CloudSimple。三次收购分别在商业智能软件和大数据分析企业云存储服务和文件存储能力几个方向来加强云计算业务。
其中,以26亿美元收购的Looker动作是Alphabet继对广告公司DoubleClick 31亿美元的收购以来金额最大的收购案,也是谷歌历史上第四大收购。收购Looker也是谷歌云新任CEO库里安落实“多云战略(multi-cloud)”重要一步。
从最初的施密特到现在的库里安,谷歌云历任掌权者一直试图将谷歌云从市场占有率只有个位数的残局中挣出。而对于客户而言,一向以技术实力著称的谷歌似乎并不甚对胃口。
客户化市场与工程师文化的冲突
网上流传着很多段子,无一不在抨击Google 内部的强大工程师文化基因与客户职场需求之间的巨大鸿沟。
亚马逊:客户爸爸,您需要什么功能,小的马上就给您做。您不会用没关系,这就配个工程师为您教学,24小时听命,包教包会。
谷歌:亲爱的客户,我是你爹。我告诉你,aa、bb、cc都是世界上最好的技术,你应该跪着用。学不会?那说明贵司太弱,回炉重造吧。
谷歌一直是一个工程师文化为主的技术导向型公司,这在商业社会中难以赢得客户爸爸的认可,谷歌云业务部门比起思考如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更愿意探讨产品和技术,这符合谷歌自身的工程师文化特点。
这种文化优先考虑产品的自动化能力和快速易用特点,而不是与商业买家和用户进行沟通对话,这种融在骨子里工程师文化DNA却直接导致了产品与客户需求的严重脱节。
前谷歌云CEO黛安娜·格林在年度“最具影响力女性晚会”采访中也曾明确表示,谷歌的云技术优于亚马逊。
虽然格林在位的三年中,亲自担任销售职位,为谷歌云建立了统一的业务线,签约了Spotify和Snap等大客户,并将销售、营销、Google Cloud Platform和 G Suite 都整合到 Google Cloud 之下,但是格林的努力,仍难以改变谷歌的DNA,难以带来强势的市场开拓能力。
2019年谷歌决定了雇用托马斯·库里安(Thomas Kurian)为谷歌云新任CEO,事实上也是再次从技术中心向市场导向的尝试。
Gartner研究副总裁Sid Nag就对此曾表示:“库里安的职责就是把客户的注意力集中在谷歌云上,并组建销售团队,以使谷歌云更加面向企业。”
而在 Google Cloud NEXT上的首次亮相,库里安不仅明确了谷歌云的multi-cloud战略,更表示“服务于一家大公司,让销售人员与之深入交谈非常重要。”
如今,库里安更进一步,吹响了谷歌云市场进攻的号角“云计算部门要在2023年之前跃居世界云计算市场TOP 1(超越微软或亚马逊)”。
不甘寂寞的谷歌云
能否进军中国市场
“谷歌入华”这一话题至今仍是各大新闻网站的热门话题,也是很多网友关注的热点。谷歌不止一次闹出“被”入华的事件,类似新闻不断。
例如去年8月,就有媒体报道Google正在与腾讯、浪潮及其它中国公司的合作伙伴协商,以提供云服务的方式重新进入中国市场 ,还有相关谷歌搜索引擎即将进入中国(审查版), 一度导致百度股价下跌。
面对今日谷歌云提出了TOP 1战略,如果库里安想要实现这个目标(如无法实现母公司或重新考虑是否继续大力投入谷歌云业务),中国市场无疑是必争之地。
根据Synergy Research Group 分析师也在今年表示:在亚太地区,中国市场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该地区其他国家;中国是全球第二大云市场,但当地公司占主导地位,这使得像谷歌这样的外来公司很难大有作为。
对于谷歌云而言,在中国落地自然很难。
首先在法规方面,中国相关法规如果入华首先要在中国大陆设立数据中心,将数字信息存储在中国。
这意味着如果谷歌云想要快速入华就要与中国内地服务商建立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在当下的中美关系中似乎多蒙上了一层不可见的黑纱。
即便谷歌云已经寻找到合适的中国本土服务商,谷歌这个工程师文化的企业,想要能满足中国客户的胃口也很难做到。
无疑,现在在中国云市场上,中国云厂商在本土市场占据主导地位。Synergy Research Group报告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阿里云、腾讯云、光环新网、百度智能云和中国电信位列中国公有云市场前五名。
这种排名与国际上公有云市场排名大相径庭,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云计算技术在快速发展,同时中国云市场也极具特殊性。
13年(2006-2019年)时间,谷歌云一直在涅槃中夯实技术能力。如今想要重生夺回“云一代”的荣耀,杀入市场,超越现在的全球云市场第一名或第二名,实难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