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智能产业创新服务媒体
——聚焦数智 · 改变商业
2022年底腾讯内部员工大会上,马化腾首次谈及了腾讯云规模被华为云赶超的威胁。他说:“不要被人家奚落两句,说你这个云是不是被华为给超过了,你才老三了(你就忍不住)。”他鼓励员工不要在乎外界舆论:“无所谓!我们不着急,千万不要上当。”并言辞犀利地评价了腾讯云CSIG等部门过去的做法“买量是踩坑”。
岁末交替之际,阿里巴巴集团通过两封邮件宣布了组织架构的调整。在给员工的内部信中张勇表示,张建锋(行癫)不再担任阿里云智能总裁,继续担任达摩院院长,专注前沿科技探索,而自己将亲任阿里云智能总裁,并分管钉钉。同时他给阿里云的每位员工发送了一封内部信。这无疑凸显了阿里集团对云计算业务的重视。
刘强东年前刚因为“痛批中高层拿PPT欺骗自己”登上微博热搜,紧接着开年,就传来京东科技组织架构调整的消息。新组建“一个底座、三个中心”格局,成立京东云事业部和销售中心、解决方案中心和交付中心三大中心,以京东云事业部为底座和重点,或重启公司IPO事宜。
根据中国信通院数据预测,伴随经济回暖,全球云计算市场增长率将出现反弹,到 2025 年市场规模将超过 6000 亿美元,5 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 23.56%; 我国云计算市场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态势,预计 2025 年市场规模将突破 1 万亿元,2022-2027 年复合增长率将超 36%。初步核算,2022-2027 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将从 4033 亿元增长到 18764 亿元。放眼全球互联网科技领域,云计算都被认为是“第二增长曲线”,也就不难理解大佬们为何对云计算产业如此关注。
架构调整主要为京东云
近年来,京东科技波折颇多,原先被外界吐槽金融属性过多,不得不加入京东云业务团队,提高科技属性,并将原来的京东数科改名为京东科技,原定于争取在2022年底在港交所上市,最终也音信杳无。
据数据猿了解信息,本次京东科技调整,主要涉及四个方面:
一、成立京东云事业部,整合原京东云事业群-云产品研发、通信云、无线宝等业务,聚焦IaaS、PaaS 产品、销售、标准交付的一体化,建立信创云产品矩阵;
二、成立销售中心,整合原京东云事业群、数字城市群、金融云事业部销售拓展、渠道发展、生态合作等职能,聚焦零售、金融、能源等行业和赛道;
三、成立解决方案中心,整合原京东云事业群、数字城市群、金融云事业部、智能服务与产品部、IoT 产品部等的行业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等业务,聚焦 SaaS 层技术产品的打造;
四、成立交付中心,整合原京东云事业群、数字城市群、金融云事业部的技术交付职能,聚焦行业解决方案和应用产品的交付实施。
可以看出,此次架构调整主要为京东云业务。2020年12月30日,京东宣布将旗下云与AI业务整合到京东数科,以实现在科技板块的一体化协同。紧接着,京东数科进行品牌升级,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并任命原京东数科CEO李娅云为京东科技子集团CEO。
到了2021年3月31日,京东集团宣布已签订最终协议将京东云和AI业务剥离给京东数科,总价值为157亿元;交易完成后,京东在京东数科的股权增加到约42%,京东数科更名为京东科技。
而人事调整方面,现任集团技术委员会主席、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云产品研发部负责人曹鹏任京东云事业部负责人,数字城市群负责人徐丰任京东科技销售中心负责人,京东云事业群负责人高礼强任京东科技解决方案中心负责人,三人均向京东科技CEO李娅云汇报。
纵观今年几大互联网公司进行的组织架构调整可以发现,今年前半年关键词是“退居幕后”,比如刘强东不再负责公司具体业务、黄峥卸任CEO等。
但是后半年,关键词向“回归”过渡。比如刘强东的存在感越来越强,陌陌创始人唐岩回归等。
也有的公司进一步加强自身核心业务,比如阿里巴巴进一步整合淘宝天猫业务线,新设置三大产业中心;百度更重视图文业务以及B站开始重新发力游戏业务等。
还有的公司筹备开展新业务以及登陆资本市场,多家公司相互进入对方腹地,如本地生活领域;新能源车和手机厂商的互相渗透。
总之,明年企业创始人们将亲自下场大展身手,资本市场或将回暖。
关于前世今生的故事
京东科技集团是京东集团旗下专注于以技术为产业服务的业务子集团,融合了原京东数科、云与 AI两大技术业务板块,主要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前沿科技能力。此次架构调整之后,京东科技业务综合将大幅提升,业务范围覆盖面也将更为广泛。
2013年京东集团将金融科技业务分拆出来,成立京东金融,至此开始独立运营。2018年11月,京东金融升级为京东数字科技,主营业务划分为金融机构、商户与企业、政府及其他客户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三大块。时任京东金融CEO的是京东集团首任CFO陈生强,他在京东金融内部员工大会上表示:“金融回归金融,科技回归科技。”
2021年1月11日,京东集团宣布将云与AI业务与京东数科整合,正式成立京东科技子集团,为企业、金融机构、政府等客户提供全价值链的产品技术解决方案,原京东数科CEO李娅云女士将出任京东科技子集团CEO。
从“京东金融”到“京东数科”再到“京东科技”,京东科技经历了三次改名和数字金融、金融科技和数字科技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京东科技不断去金融化增强科技属性。此外,还进行了高管大洗牌,以尽可能避免金融科技业务占比过高带来的风险。
在此过程中,京东科技不断增强科技属性。公开资料显示,京东科技的专利申请量已经达到152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据90%以上。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0年上半年,京东科技的研发投入占比从原来12.8%,一路提升到了15.67%,京东科技拥有1万多名员工,其中70%以上为研发和专业人员,并且拥有多位入选IEEEFellow的科学家,已经符合我国科技公司上市的标准。截止2020年底,集团累计申请专利3540个,在AAAI、IJCAI等国际AI顶级会议上共发表相关论文近350篇。
去金融化增强科技属性,是京东科技外在监管趋势趋严和内在压力作用下的双重结果,也是其欲独立上市所要走的必经之路。
上进的落后生 重点突破多点发力
在国内云计算市场的主要玩家中,华为云成立于2005年,阿里云成立于2009年,腾讯云成立于2010年,直到2016年,京东云才正式成立。横向比较来看,京东科技入局这一赛道,实在太晚。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2年第二季度,国内云计算市场中,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云分别以34%、19%、17%、9%的市场份额排名前四,京东云被作为“其他”归类为第三梯队,与其他企业一起分割余下21%的市场。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京东集团2022年11月18日最新发布的第三季度财报显示,过去一年,京东云的增速高达110%,服务了超过95%的大型央企、近100座城市、2048 家大型企业、914家金融机构和超207万家中小微企业。
而阿里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三季度,阿里云的收入为207.57亿,对比今年二季度和一季度10%和12%的增速,同比增速回落至4%;腾讯云的同期收入也呈下滑趋势。虽然起步晚,但京东云的增长速度足够快,得益于它“重点突破 多点发力”的战略。
不同的云计算厂商各有千秋,比如阿里云稳定性一直不错;腾讯云在视频直播、游戏,文娱等领域积累出了口碑;华为云成为很多国有企业的用云首选。京东云也有自己的特色,即将“产业云”作为自己的突破口,也就是通过聚焦产业场景,推出一系列产品、服务解决商家的痛点。
京东云宣布将在近期推出数智化企业财税风险检测工具——京东云企税通,其最大功能是可以根据企业上传的财税报表做出健康评测,将企业存在的涉税风险点生成分析报告并提出解决方案,是京东云产业云布局的重要一步。
此外,意图弯道超车的京东云,瞄准了混合云赛道。据国际咨询机构Gartner发布的《中国混合云运营的三个重要经验》报告显示,国内混合云市场三年时间内至少还有近30%的市场空间。
京东云的打法是,利用京东生态自身的优势,主打供应链方面的数字化,通过细分场景,京东云深入各个产业场景,推出相对应的混合云平台。在2022 京东云城市峰会上,京东云发布了数智供应链全面落地十大产业场景,将触角深入到交通物流、数智能源、数智零售、汽车服务、央国企、数智金融等产业场景中。
京东云的野心不止于此。早在2021京东云峰会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科技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曾表示,京东云要在三年内力争做成最强的产业云、最低碳的云、最开放的云和最增值的云。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2020年9月,京东数科第一次闯关上交所科创板,拟计划募资203亿元,发行不超过5.38亿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10%,目标估值高达2000亿元。
但2020年下半年,随着《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出台,金融科技公司在注册资本、联合贷款等各方面的合规成本更高,监管部门密集地针对网络贷款、数据安全、平台反垄断等方面加强监管,蚂蚁金服在上市前被临门一脚叫停,仅六个月后,京东数科就撤回了IPO申请,上市计划被搁置。
2022年11月,有消息称,京东集团旗下的京东科技试图重启IPO,计划在2022年底登陆港交所,获得监管机构的批准。相关知情人士透露,辅助上市的投行从10月份起已经开始准备工作,但2022年已经过去,依旧没有京东科技成功上市的消息,第二次赴港IPO的计划宣告折戟。
此次,京东科技进行组织架构的调整,或是为第三次上市计划做准备。尽管上市计划多次受阻,但京东科技始终没有放弃,这次组织架构调整对业务进行再梳理,有利于业务职能更加聚焦和明晰化,也更有利于面向客户。
一直有一种流传性的说法是,在刘强东的商业王国里,有“四驾马车”带动京东集团的商业增长。包括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健康、京东科技,四者分别立足零售电商、快递物流、医疗健康和数字科技四大领域,目前,“前三驾马车”已成功上市,只有京东科技尚需要奋力一搏。
京东科技想要成功上市,面临的问题不少。比如外部环境政策监管的风险,内部需要厘清金融业务究竟占比多少、与京东集团的关联交易影响几何等发展方向问题。
与此同时,京东科技亟需降本增效。自京东科技成立以来,京东投入了将近750亿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京东科技本身的经营和研发成本就高于其他子公司,京东科技的盈利能力是一大挑战。
京东科技架构调整,开启了京东科技发展的新篇章,云计算产业本就群狼环伺,虎视眈眈,行业竞争必将进一步加剧,京东科技想要后来者居上,需要在保持现有竞争优势的基础上,找准定位强化短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更多地分一杯羹。
文:星洛 / 数据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