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物理层——数据通信的基础知识

物理层的基本概念

物理层考虑的是怎样才能在连接各种计算机的传输媒体上传输数据比特流,而不是指具体的传输媒体。

可以将物理层的主要任务描述为确定与传输媒体的接口有关的一些特征,即:

(1)机械特性:指明接口所用接线器的形状和尺寸、引脚数目和排列、固定和锁定装置等。平时常见的各种规格的接插件都有严格的标准化的规定。

(2)电气特性:指明在接口电缆的各条线上出现的电压的范围。

(3)功能特性:指明某条线上出现的某一电平的电压的意义。

(4)过程特性:指明对于不同功能的各种可能事件的出现顺序。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一个数据通信系统可划分为三大部分,即源系统(发送端、发送方)传输系统(或传输网络)目的系统(或接收端、接收方)

如下图:

源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源点:源点设备产生要传输的数据,如:键盘输入的文字。源点又称为源站,或信源

(2)发送器:源点生成的数字比特流要通过发送器编码后才能在传输系统中进行传输。典型的发送器就是调制器。现在很多计算机使用内置的调制解调器

目的系统一般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接收器:接收传输系统传送过来的信号,并把它转换为能够被目的设备处理的信息。典型的接收器就是解调器还原发送端产生的数字比特流。

(2)终点:终点设备从接收器获取传送来的数字比特流,然后把信息输出,比如把汉字显示在屏幕上。终点又称为目的站,或信宿

在源系统和目的系统之间传输的传输系统可以是简单的传输线,也可以是复杂的网络系统。

在上图中,有两种信息:

(1)模拟信号,或连续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的取值是连续的,上图中,调制解调器到电话端局之间的用户线上传送的就是模拟信号。

(2)数字信号,或离散信号:代表消息的参数取值是离散的。如上图,计算机到调制解调器之间传送的就是数字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