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CTS峰会回顾】云测学院陈霁:测试开发到测试架构之路

2019年10月26日,由Testin主办的第二届NCTS中国云测试行业峰会在京召开,此次峰会以“AI+未来”为主题,汇聚来自国内外测试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领先企业决策者、高层技术管理者、媒体从业者等,共同探讨高端云测试技术,帮助测试从业者了解最前沿行业趋势,及最新的行业实践。

会上,云测学院首席讲师,TestOps架构师陈霁做《测试开发到测试架构之路》主题演讲。陈霁指出,“以前,测试人员不够就加测试人员,一直加到饱和为止。我们一定要从架构级去改变,到一定量以后,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是从0到1,而是要从0到1找到一个架构过程。”

以下为陈霁演讲实录:

现场视频(上)

不知道在座有多少人是做测试架构的,先举手我看一下。和去年我问有多少人在做敏捷测试的结果差不多,都在我的预料当中,都很少。今天聊这个话题,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个选择上的考虑方向,大家往往会说我怎么从功能测试变成一个做测试开发的呢?但是未来两三年以后,可能会问自己一个问题,我怎么从测试开发到基础架构呢?

今天早上看到一个新闻,说阿里巴巴要做一件事情,P8以下35岁以上的通通消灭,这个事情好像是核实的。这意味着实现了一句话,“首先,我们先要让一部分人富起来,接着我们消灭所有的穷人,从而实现共同富裕。”阿里可能在通过这个方法做这件事情了。

今天我跟大家聊的包括三块内容,第一,到底什么是开发和架构思路,第二,如何构建架构思想,第三,如何成长。

首先我们看“开发与架构”。大家知道云层是段子手喜欢讲故事,如果说不能以一个贴切或者大家能够接受的话开聊,我们很难形成共鸣。就像敏捷落地,如果不能换位思考让你明白做这个事情的好处是什么,我永远不能推动你做这个事情。

我们先来看一个故事!有没有一个方法快速区别谁是开发,谁是架构?面试官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如何能够快速区分一个被培训出来的测试人员和一个真正自己做过测试一段时间的人来避免他被面试者套路。面试官问你会做什么,面试者ABCD一套套说的很好,这样选择就很难了,在座各位也许应该考虑自己要如何反套路别人。我们经常说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云层的课还满意,对你有帮助你可以宣传一下,如果你觉得你上云层的课非常好,那就求不要往外推广。这里有一个理解问题,我们怎么套路和反套路别人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怎么想,这之前先谈我的看法。

大家看过这个美剧吧(PPT上是权游的一张剧照),没有看过也正常,我今年才看的,看的非常慢,到现在为止我才看到第四季。而且又不能在飞机上看,也不能在火车上看,我是下载的版本,如果火车上突然看到一半很尴尬,万一被人家拍了说我在公共场合怎么样,所以偷偷在家里看。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只看一部分,大家会觉得这个角色(小恶魔,提利昂·兰尼斯特)是好人还是坏人?有人觉得是坏人,我看到第一季觉得他是非常非常坏的一个人,无恶不作,但是随后,我们慢慢看到他有很多有价值的事情,会保护别人等等,反而一开始我觉得某些好人的可能成为逐渐成为坏人。我谈这个话题的目标是什么?大家有想过吗?从小到大,当我们开始学技术的时候,技术告诉我们什么?如果我们这么做可以得这个结果去解决这个问题,所以我们就会形成一个统一答案,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从0到1的过程。比如,告诉计算机如果怎样,结果就是什么样。最常见的结果是什么?如果我老婆跟我说陈霁你今天晚上去超市买一个鸡蛋,看到苹果打折买一个苹果。结果我肯定买一个苹果回去,这是精准思维当中0和1的过程。

那么开发和架构的区别在什么地方?我们现在重新看整个故事,看“冰与火”的时候,我们觉得所有东西真的是0和1吗?好人就是好人,坏人就是坏人吗?我经常跟大家说云层是坏人,做好人非常累,做什么事情都理所当然的,我愿意做坏人,我偶尔做好事时,大家会记得我,否则我会成为所谓的一个标杆。

知道这件事情以后,我发觉架构看待问题和普通工程师看待问题是有区别的。大家眼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觉得我只要掌握一门语言或者工具就可以解决一个问题。最常见的是,老师我怎么学自动化去解决什么问题,我怎么用自动化提高工程效能等等。但是我经常问大家一个问题,作为测试,我们工作的目标是什么?提升软件质量,那提升软件质量有什么办法?除了找Bug还可以鼓励创新。还有就是把他(开发)收编成为你老公让他帮助你写代码,你可以从思想上管教他,让他做TDD。

我们以前打游戏,工会有两个治疗,是牧师和奶骑,正好一个做测试一个做开发,我作为一个Tank经常死在他老公手上,因为他老公要证明我一定正常奶得住Tank,而他老婆说只要出现危险把技能丢了就行了,至于后面能不能过,那是后面的事情,只要现在扛住,后面还有别的办法容错。这就是测试和开发做很多事情区别的方向之一。我们看待一件事情时候,要0和1去决定它,还是做问题拆解。当我聊到这里大家再去想另外一个问题,不知道大家发生变化了没有?两页PPT是有关系的,这是龙妈(丹妮莉丝·坦格利安)。如果说一个女孩子突然不喜欢你了你该怎么办?有些时候我们在微信群里似乎有人聊这个话题,聊这个话题结果马上就有人冲出来,你是不是做错什么事了,或者有很多的答案,直到有一个人说了一句话“既然不合适就不要在一起了”。大家会不会发现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别人问我的时候,大家往往从纯技术角度,0和1的角度看问题,说我既然现在是0我要变成1,我找到解决问题关键点就可以了。你当时做什么事情,做错了ABCD等等,在座各位还有没有单身的,没有单身的给单身的说一下,几乎所有情况女孩子不喜欢你主要原因只有两点。第一你不够帅,如果说你足够帅,其实不存在这个问题,会容忍你所有的缺点;第二,你又不够帅又不够有钱这个问题就严重了,如果你这两点很多问题都解决了,换句话说如果一个女孩子喜欢不喜欢你有很多原因导致,但本质上不一定。

我们从架构和开发角度来讲,大家作为开发人员,或者现在阶段你们对所有东西的认知是什么?所有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比如面试的时候跟很多人说的时候就跟你聊,说怎么做一个一百万并发的系统,那简单,我做一个F5,后面做redis,做机器,扩展、扩展、再扩展?我们在群里经常聊类似的问题,说我有很多自动化用例要跑怎么办?适应UI自动化化怎么办?由于原因我时间的问题常常无法接触,导致觉得最近几年技术名词非常非常多,都没有听过,但是如果过一段时间琢磨一下这个问题也没好像有什么本质区别,或者说也没有解决问题。大家做测试那么多年,回过头看解决问题了吗?问题在什么地方?我们自己在想这件事情,我们说我们能改变世界,我们从0到1,相信男同胞到30几岁会相信一句话“当年有富婆包养我会从了他”。当年想我一定能改变世界的,这是成熟男性和未成熟少年的区别,你心中有梦想,觉得我的世界我一定能颠覆。

说实话我自己想了一下,在座所有人还是属于非常普通的那一种,真正很牛的人是没有办法接近的,因为他们从小学就很牛一直牛到现在,我们顶多是大学之后做了一个大众选择当中的小众选择,稍微脱离了一个层次。然后,在这个小众的圈子里再做一个小众选择,我相信大家做测试之前也没有想过做测试,是从绝大多数觉得理所当然的工作当中选了IT行业的测试行业,这是一个小众选择,小众选择里努力了一点做了自动化,脱离了功能测试或者正在脱离功能测试做一个小众选择过程,但是我告诉大家,其实我们跟真正上面的差距非常非常大。

为什么?因为作为架构来说想法就不一样了,有一句话说的很好,什么叫做学渣?考试好不容易凑了60分。学神是什么?试卷上只有100分所以我只能考100分。这是我们看待问题方式的区别,所以作为架构师来讲,首先应该想从0到1的过程是有过程的,什么叫过程?我们看0到1可能很快,0秒到1秒一瞬间过去了,但是这是宏观在我们度量范围中能发现的,如果度量速度放慢,把0到1秒的过程放慢10万倍你看就是0.0001秒,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其实会想到一件事情,为什么需要有敏捷需要有精益?从0到1并不是想象中一秒那么快,对于某些生物是很遥远的事情,某些生物只能活一秒,在我们看来他们很悲剧,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讲他们一生比我们还要长,眨眼非常快,看世界非常快,很快就结束了,但是放到宇宙级别我们都会发现一个问题,宏观观测和微观观测区别很大,这里就不衍生话题了因为要谈到引力波,光的双重干涉等等。我们发现所有架构都在考虑一件事情,我的核心是什么?分解问题,不是直接的解决问题,我要把一个大问题分解成多个小问题,大家都觉得这个小问题可以接受,那我们继续再分解,一直分解它。

所以我们重新从性能测试的角度来讲,性能优化以前怎么做?前端改前端,后端改就加资源,我们如何做流控超时,我们都针对具体问题具体解决。我们发现,今天家里着火了我们在家里装灭火器,明天看缺什么就买什么东西补上,这个叫做0到1的具体问题解决方式。我们家孩子今天不吃饭我就打一顿,明天不吃饭继续打,打到吃饭为止,这个有用吗?自从我有孩子我会知道,他为什么会做某些事情,所以到设计层面之内的事情。为什么现在性能问题解决了?可以说很多情况下性能问题都解决了,原因是什么?包括我们吃饭的问题很多时候也解决了,不像以前饭都吃不起,现在至少吃得起了。当我们在设计层面想的时候,我们突然发觉负载均衡体系出来的内存数据库体系出来了,横向体系扩展出来,微服务体系出来,这些发生变化以后,以前需要处理的问题都不存在了,CDN一旦诞生,几乎就不要考虑静态请求的问题了,所有的请求都CDN缓存走了。

我们以前很担心从A点到B点距离那么远怎么解决,现在有高铁,动车,我们越来越多人是双城计,今天有一个哥们从上海来到北京,决定在北京扎根很佩服他,每两个礼拜回去看一次老婆,其实四个多小时他说还好。偶尔在上海出差,就是去上海郊区也得四个小时,当然我相信北京兄弟姐妹遇到堵车的情况可能上班也需要四小时,去天津还是快一点。我们做性能优化我们有投资回报比。初期从0到1做这个事情就可以,后面发现不行了,这就是架构和设计区别。以前,测试人员不够就加测试人员,一直加到饱和为止。现在我们一定要从架构级去改变,到一定量以后,要换一个角度看问题,不是从0到1,而是要从0到1找到一个架构过程。

既然知道这一点,我们就谈一下怎么构建架构思想?这些东西讲的都没有用,就跟大家做人一样,告诉大家好好做人怎么怎么努力,实际情况还是要靠大家自己找到门路。从我的角度来讲,我谈一下我构建架构思想的体系。首先第一点就是改变视野,就是看东西的方向,其实很多时候我们会谈一件事情,看东西不光要看自己,还需要看别人的方向并且找到那些内容,当我们做程序员、测试或者做一个具体技术的时候,我们更多强调的是局部优化的问题,我没有办法看到整体,只能看到我自己眼前那一小块。我访问对象变了,我识别不出来了,或者说我做的结果不对了,举一个简单例子,大家知道功能测试,我点某一个按钮出来的情况跟预期的不一样,我们就会提交Bug出来。这是一个普通的视角或者说从我的角度来讲我完成了我自己的本职工作,但是你问过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个问题吗?我们做测试,我们不光要给答案,还要给预防结果,或者回避掉出现这种东西的情况,让自己不要重复犯错。

我们家孩子也知道有一个坑在这里或者有斜坡在,我说你跑下去,不跑,我怕,他会知道,我们呢?多少测试可以告诉开发今天犯错了,明天在这里需要知道如何不犯错,能够预警出来。没有,因为我们做测试关注在细节上,如果做全局优化怎么办?举个例子,从UI级自动化看是不是触发操作所产生的请求,操作请求产生看,数据结构是不是对,是不是到后台中间件,到中间件看是不是调用中台组合了业务,甚至于哪一个SQL以及这个SQL的拼接过程是不是对的,这是我们经常讲的整个APM端到端的跟踪。而当有了这个端到端跟踪我们突然发觉解决问题的关键其实有很多种方法。什么方法?如果我考大学成绩不够我有两种做法,第一种是什么?就是什么差补什么,我语文考很低就补语文;第二种方法,我什么好就加强什么,我数学130,我考150还可以挤20分出来。有没有别的方法?还有很多,为什么读大学,早一点做别的行业更有前途,大家都会意识到这个问题,以前我读大学,大学后找工作,这就是一辈子。现在我们知道人生是一个过程,需要全局优化,我需要会很多东西,等那个阶段需要时候我们再动态调整。

我这里讲的是端到端的视野,在谈的事情是解决价值的问题,要看的不是现在我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有哪些东西会影响我的价值,找到最影响我价值的东西再去改变,这才是最有优势的全局优化的部分。得把视野放长,怎么放长?我回头看一看,为什么研发不能配合我们,或者提前预防做这个事情呢?所以TDD聊的很多,希望大家在整个流水线上,将研发过程形成共同全局优化的意识,这样我们解决问题才不会说对不起,我现在很忙,有很多东西要测。我现在要写框架,要帮助很多测试去执行整个自动化测试,但是大家自己扪心自问这东西是你的价值,是公司价值,还是真正可以创造用户价值?这才是关键,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你做事情只是为了安心,知道自己在工作而已,所以这是我们的第一步。

第二步是量化。早期我很讨厌量化,我最讨厌领导说每周都需要写周报,我觉得实在挤不出什么东西,女人生孩子肚里有货,但是我没有货,所以写周报什么都写不出来。慢慢的我发觉我写的东西是可以很多的,一旦我写不出来就没有办法证明我是真正进步,如果写出来就可以知道真正在做什么。大家写周报说今天做了什么,今天写测试用例。我今天总结或者量化是解决多少Bug,解决多少问题,解决问题时候你只是关注在证明我的工作量而已,而从更广角度来说我们影响的是什么?从量化到进化,你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是有限的,你可以提高你自己的能力做更多的事情,但是你不可能做所有的事情。有一个问题,大家看过很多美国的英雄片,无论是钢铁侠,美国队长,都面临很困难的问题,这是一个悖论,就是左边有10个普通人,右边有一个小孩,然后有一个东西飞过来你救A不能救B,你救谁?大家一定会面临这个问题,你不可能想着救所有人,地球那么大,到处有事情出现,包括孙悟空等等,我们把所有能想象的人类创造的所有的英雄,军队或者是警察管不了的事情,需要有民间英雄做这个事情,但也不能做所有事情啊。你做一件事情可能会带来更多不好的地方,你救一个人你觉得真的帮助了他吗?不一定的,为什么?从某些角度来讲,如果没有这些意外你把它救了,人类人口上升更快,那可能又是一个灾难,没有什么事情是绝对对错的。

灭霸其实做的很好,很公平啊,所以有一个段子就说,来了一个新架构师,把公司所有代码重构了减少一半的代码,并且提高了工作效率,结果所有剩下的老油条把他干掉了。我相信在座各位都觉得我们做的工作很伟大,但是有很多人吐槽我们工作做得很烂,因为我们消灭他们很多的就业机会。同样,如果自动化做起来,AI做起来,可能在座很多降级成外包了。都没有机会上去的,因为大家被替代了。

所以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就会说一件事情,希望让自己进化成为架构师,就一定要量化自己做了什么,能够找到自己进步的数据量化点,如果没有那个数据量化点的话,其实你还在自己骗自己,因为你找不到自己进步的因素,我们不要以简单解决多少问题来说,而是以比例价值来说,我真正解决了百分之多少的问题是有价值的问题,这是我们在整个量化过程当中应该做的事情。

第三点赋能,昨天晚上吃饭还说了某大厂正在从赋能转换成新阶段,赋能是我们谈了很多的话题,也是大家恐惧的事情,为什么?中国有一句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赋能就是教别人达到和你一样的水平,当年我写书的时候也很恐慌,担心把我所有会的东西写在书上是不是别人看书就会了,我花5、6年做的事情,全国LoadRunner全国前10人我还是能算上的,就被大家半年掌握了?实际上根据我不完全统计包括我自己去看,书买了能看的不超过60%,看了能看完的60%当中也就30%,看完能看几遍看懂的可能只有其中10%,真正看完有想法的1%都不到,这是非常正常的事情。你觉得赋能给别人,我就没有了?你想的太简单了,你真的把这些东西传授给别人,别人能达到你的水平不是那么快可以做到的,更何况也许你还没有能力赋能给别人,在看到别人学不会的时候,你自然就会觉得自己很安全,你没有安全感你自己是不敢赋能的。

以前大家常见的问题是帮助别人解决问题,人家说现在我写代码定位不到,你马上打开页面调试一下给他一个答案,贴代码,说谢谢谢谢,谁解决代码了,我们这个圈里人说提一个代码,我们会说你试试什么办法,他会说,你有本事你帮助我解决,不能解决别BB,这时我理解所有初学者希望某一个人帮助你解决问题,你不解决可能浪费几个小时的时间,我很能理解,但是作为某一个阶段做事情,我们希望你自己找到分析问题的思路,什么思路?我只要帮助你把问题从头到尾问清楚,你自己就知道怎么解决了,你解决不了原因是你连百度都不知道百度什么。

学生问我“老师,我们脚本怎么跑不动?”我说你提供表单,这不是业务,这是操作过程。我现在看到什么数据传递给客户,客户怎么操作把数据传递服务器,服务器校验机制和所有参数形式、结构逻辑是什么?这是你应该告诉我的业务,是通过这个业务逻辑最后实现我们操作成功的表结构变更,而不是告诉我在这里填框1就行了,或者说给我们发一个代码告诉,说这就是我们的代码体系,请问我们为什么代码跑不通,这我怎么知道呢?

这个过程当中,我们会说,大多数工程师级别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不是在想他为什么提这个问题,我为什么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想的是我把这个问题帮助他解决了,答案拷给他就行了,然后结果是什么?两天后问你同样问题,因为他只知道答案不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且他不关心你怎么做到的,怎么分析出这个问题的,这是关键。在座各位来讲,要想的事情是我帮助别人的时候,我到底是以帮助解决问题为本,还是帮助别人自己能独立解决问题的方式,我相信作为测试开发,你做了什么事情让我们的自动化脚本失败了,他就会说等一下我改一下就没有了,你喜欢这样的工程师吗?也许你觉得工作是这样,但是你很想知道他到底做了什么,然后你应该做什么配合,因为这样才有进步才会赋能给你,所以架构师级别就是如何通过自己跨站能力,形成思路,形成赋能的过程,就是我跟大家聊的这个过程。我们一个系统慢,行,我先告诉你为什么觉得他慢,访问时间很慢,那我们抓个包,我们看前端不慢,是慢在后端服务器,那这个业务可以影响多少逻辑和代码?我们要查数据库我们看慢SQL是那些,大家提问的时候往往原因都不知道,所以不能定位,一旦可以定位一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大家想成为架构师级别,一定要做到总体判断问题,而不是局部解决问题,因为局部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已经不够用了,很多人可以解决局部问题,但是很少有人能看到整体问题的方向是什么,一句话解决它,比如从本质上讲为什么测试配合开发做自动化测试,证明我能够适应它从而跑几次,而不是开发人员为什么不做成规范的内容,然后来适应我的测试让大家质量达到标准,这是一个思路转变,你能不能推动他做这个事情,赋能做这个自动化呢?你肯定说,我教会他我怎么办,你是测试你设计测试,执行层面原则上不应该浪费你的时间,这才是角度看法的区别。

现场视频(下)

聊完第二个章节中就谈了三件事情,如何展开自己视野,找到自己量化的进步方向,以及如何赋能给别人,最后聊一下怎么成长。既然知道我要往前走,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方法比较简单。这是敏捷上的几个名言,“守破离”,来自于日本的剑道,我这里加了关于它的说明,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有一个过程,从模仿到规范,从规范到脱离,都是这么一个过程。首先第一点我希望大家记住一句话,如果一个事情绝对正确,你相信就做,那一定有问题,不存在绝对正确的事情。我们说没有世界不是从0和1组成,是0到1过程组成的,这个话说起来挺对,但是对企业和现状都不是那么合适,你一定要找到符合你的0.6或者0.7的状态。那么这其实是我们所谓的后面“离”的部分,首先我需要模仿别人去做一个所谓的架构师需要的知识面,需要解决方案,在一定阶段,你会发觉我和别的公司不一样,我和别的人不一样,我得找到我们公司的特点,研发的特点是什么,运维的特点是什么,需求的特点是什么,我们行业的特点是什么,我们才能找到符合这个特点的我自己的定位,所以我们会说“守破离”的概念,这个概念中关键的是如何确认个人价值和客户价值。

怎么去聊这个话题?首先,我们说过“守破离”基于第一模仿,第二调整,第三构建自己独立思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记住两点,你做这件事是基于两个模式做,第一就是我个人的价值,如何实现我自己的一个学习过程,学什么,学的过程如何量化证明我得到了一个指标,也许你通过某些认证,某些考试或者某些代码编写,比如,你写两万行代码水平到一个阶段,写代码很快了,到这个阶段你问自己一个问题,我现在做别人做的所有框架,那这个框架是我想解决的问题吗?我在模仿别人,这不是我的,所以我要根据我的认知做事情,大家会说自己的框架、体系、思路等等。这是个人价值的部分,同样的,也要和企业价值同步,因为你是一个人,你在人的圈子里,你就是在江湖,有江湖才有人,有江湖就有恩怨所以不能简单说我把事情做好就可以了,我相信很多人都会觉得一件事情,做技术很简单,我把事情搞定就可以了,但是你确定你搞定这件事情是对的吗?你想过这个问题没有?

就跟大家前一段时间知道的,所有网络爬虫一样,你做事情很简单,帮助把信息爬出来,那有什么好处呢?第一比价,可以买到最便宜的东西,第二是比别人更快得到信息,其实这个有法律边界问题你考虑过吗?有人说信息就在这里我们去爬,这有什么问题呢?那你家门没锁进来就把东西拿进来了你觉得违法吗?这是有法律边界的,我们这里不讨论例子合适不合适或者是否有悖论,但是你一定面临别人系统可能不够安全,或者不够健壮被数据爬掉的,可能在自己网站说我收集你数据是系统需要,不会对外公开,但是我不能保证我对别人爬了或者破了,那信息还是泄露了。大家知不知道信息什么最值钱?很抱歉你信息不值钱了,因为到处都有太容易得到了,但是当你孩子诞生那一天,你一旦做产检时候,你孩子信息才最值钱,因为你孩子会存在相当长的消费过程,从生下来就有人打电话要不要保姆,现在问你需要不需要月子会所,拍照,稍微大点找不要去早托,读小学的辅导班,初中辅导班等等,你数据会卖几十遍,每个机构花几十块钱买一个东西,因为他知道你孩子该读这个了,是这时间段的用户。这是一件非常非常可怕的事情。

当我们做围绕客户架构,围绕个人架构的时候,大家一定记住一件事情,我今天想说重点!世界不是0和1,而是0和1之间有很多模糊部分,不要过分围绕自己解决问题的一个点想,你想得再厉害,他所带来的结果都是你想的事情。我发现我是想法很好,但真正在别的地方应用就不一样了,我们需要去找到在整个价值增长的过程。

聊完这个事情,到底怎么变成架构师的思路或者展开一个视野呢?如果大家听我上次讲的时候,我本身想做一个演示,但是环境情况没有做到,今天也很难做到,但是我做了一个事情给大家看,当我做PPT时我是怎么做的?我其实是作为一个具体实现部分的,对大家来讲也面临这个过程,我去实践一个东西就是找明确的答案是什么?就是0和1没有别的选择,但是做这个事情我需要问自己,我如何表达0到1的过程,让大家知道我在讲什么,所以我需要做一个事情,就是画完整思路导图成为我之前的内容。

思维导图是把我脑子里想的0.1,0.2、0.3内容放在这里,抽到我觉得合适的各个点的内容出来,他们可能都不是1,这只是一个想法和概念,我希望通过ROI聊技术,有些时候性能优化没有必要,我们服务器上的太快不需要优化了,我只要把价格降下来本身就不是问题。比如,现在换一个方法变成更快充电的,更快充电的话,充电不安全怎么办?我用两块电池充这个问题也解决了。包括传输当中的问题,我需要造一个手机壳,我手机主题变的时候这个手机跟着也变,技术角度你觉得无解,很简单啊。既然做不到这一点先做一件事情,我给客户7个手机壳,然后我送你一个APP能够产生7种不同的主题,你换一个主题换一个手机壳出现,这解决一定的问题了吧?接着你可以拍一张照片可以识别照片颜色体系,告诉你应该选哪一个阶段,第二个手段,手机壳实现图形化的能够动态变化的内容,就是可变化的LED,通过蓝牙传输重新出现的就搞定了,我们看这块投影屏也是这种技术,这是可以实现的,只是没有做到那个级别,一旦我们出现超导体以后,电子运用也解决了,只是还没有到那个阶段,现在受制于基础工业问题没有解决。

思维导图来谈,如何理解这个问题?发现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都可以解决,因为以前不能解决的问题都是在很小的领域,但是现在放大领域看的时候都不是问题。我们两个吵架小问题,现在我们觉得不可调整,放大了看,等到生死问题时候,一下子把这个放淡了。量化角度,架构师角度都是可以改变一个思想。

今天跟大家分享东西可能蛮空的,很无聊的,很适合这个时间的,大家可以打盹听,如果大家没有睡觉,看手机比较少,偶尔拍拍照,那我达到目的就到了。话说一万遍就是这样,架构怎么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我想告诉大家答案不是唯一的,是根据大家的过程调整出来的,有一些实践大家是可以做到的。

关于Testin

Testin创立于2011年,是一家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企业服务平台,为全球超过百万的企业及开发者提供云测试服务、AI数据标注服务、安全服务及推广服务。Testin的使命是助力产业智能化,即在全球产业化升级浪潮中,Testin通过工具、技术、人才、服务四位一体的共享,加速企业智能化、数字化、科技化的进程,为企业在各行业中的智能化升级与商业化落地保驾护航,释放创新力量,赋能企业改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