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SPod十问张果:如何让数据在屏幕上跳舞?

问答时间:2021年5月7日

嘉宾简介:张果,光启元的主要创办人,全面负责公司运营战略规划、产品市场开发、定位与管理。公司致力研究发展大数据可视化交互系统的研发,交付与平台化开发。自2012年成立公司以来,张果带领团队实现RayData大数据可视化系列产品从零突破,短短几年内已完成对全国百余城市的覆盖。完成并交付项目数百个,两次获得腾讯和东华软件投资,成为腾讯最重要的战略核心合作伙伴。同知名图形引擎Unity3D共建全球图形可视化产业平台与SaaS服务全球合作,并将产品服务范围逐步拓展至加拿大、德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全球各地,今天,Raydata已经成为大数据可视化产品中的标杆,受到来自全球的各级政府与行业的青睐。

主持人简介:吴洪声(人称:奶罩):腾讯云中小企业中心总经理,DNSPod创始人,洋葱令牌创始人,网络安全专家,域名及DNS技术专家,知名个人站长,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

1

吴洪声:我记得光启元是在2012年成立的吧?12年的时候,整个大环境的创业风向都还是集中在面向C端用户,那个时候为什么会想到要去做一款面向B端用户的数据可视化产品呢?其实和数据相关可做的事情很多,比如数据收集、数据平台等,似乎这样的产品大众的接受度更高,很多时候创业走在太前面,市场环境不成熟的时候成为“先烈”的风险就很大,你那个时候会担心这个问题吗?

张果:其实我们早在2010年,我们的公司就以工作室的形式创立了,当时的名字是Raykite Studio。之所以到2012年才正式成立公司,是因为2012年我们才接了第一笔真正意义上的业务。

至于为什么会在2010年的时候开始做B端,是因为当时我和我的合作人讨论过:现在互联网产品主要是面向C端用户,B端业务还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在2010年的时候,C端市场已经相对饱和,无论是社交、游戏、媒体都已经进入了发展成熟期,很难再在这个时候去抢占市场份额,强行介入反而更容易成为别人的“附庸”。与其这样,我们还是更愿意带着成为“先烈”的风险去闯一闯B端市场,说不定就成了。

当时我们参加了2010上海世博会,发现政府的信息都是以传统的形式展示,比如单一的数值、图表等。我当时就在想如果未来政府和企业都开始全面应用互联网展示自己的数据,这会不会是一个难得的机遇?事实也再次印证了政府产品和互联网结合是有发展潜力的。

选择专精于数据可视化是因为我们当时人手有限,分析可能存在风险、当时的环境、以及自己的能力后,我们认为专精于一块业务是最符合当下可行性选择。就算像奔驰这样的顶尖汽车公司,他们也并不是从0到1的在建造汽车,也是组合了来自全球各地的中小型公司的零部件,但这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反而在成就自己的道路上也滋养了中小企业的成长。所以我们决定了,在我们自己认为可以做到最好的领域专精其中的一个业务,只做数据可视化,不考虑其他。

也有人会问B端时代什么时候来到,你为什么可以一直坚持只做B端?是否考虑过产业转型?我当时想得很简单:时代来得早,我们成功的机会就大。时代来得晚,我的经验也可以支撑产业转型,所以当时的我们并没有过分担心。我觉得也是因为我们人少,毕竟船小好掉头嘛。

2

吴洪声:To B和To G的产品往往都有更长的决策链、更多变的需求点,以及更高的转换难度,对比To C产品是很少诞生什么暴富神话的,但是光启元在创立之初,仅仅两年就实现了十倍的业务增长,我很好奇,增长奇迹背后的秘诀是什么?

张果:两个字,时代。

我觉得光启元是沾了时代的光,抓住了互联网的发展机遇。2015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同期,德国也提出了工业4.0的概念。在我看来,这预告了工业信息化可能将会在互联网展开全面应用。

最开始的时候,外界常常有很多声音质疑我们只是在做秀,认为我们不过只是在做“表面效果”,并没有实现真正地数据的连接。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出现,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入互联网行业,开始多方向的发展互联网产品。我记得,2016年全国还在使用宣传片的形式展示数据;2017年全国就已经全面地开启了专研数据的热潮;而2018年,人们就把注意力放在交互数据上了。当然,这个发展速度其实一直都在我们的预测范围之内,就像我们当初坚信的选择把B端用户作为数据可视化产品的主要用户。时至今日,数据俨然已经成为了企业经营的必需品。但我始终认为互联网产品归根结底就是与虚拟世界产生数据交互,光启元会以更完善的方式去展现数据,实现数据连接。

要说光启元之所以可以成功,正是因为我们在很早的时候就坚定地选择了专而精的产品发展路线。虽然光启元是从0 开始发展业务,但是十倍的增长并不在意料之外。可视化虽然是传统行业,但是正因为我们做的是互联网的信息可视化,不仅仅只是像过去一样展示数据,也可以赋能决策者利用数据。

3

吴洪声:光启元在2017年联合腾讯云开发了大数据交互管理系统RayData,为企业带来了多终端创新解决方案。但是我记得,你曾经说过,光启元“只做数据可视化本身”,Raydata的诞生和你最初的理念是相违背的么?

张果:RayData这个名字其实结合了我们最初的Raykate Studio和我们专注于发展Data的理念,所以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我们从来没有违背过“只做数据可视化本身”的理念。

首先,我刚刚也说过光启元在很早的时候就已经投入处理数据的市场中,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和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客户都有过合作,积累了很多相关经验。我们也一直希望利用数据可视化的形式去把应用场景做得更加丰富、更加具有适应性、更加有参考价值。

其次,RayData所包含的多终端创新解决方案都是基于为用户提供完善的多种形式的技术支持服务为目的,帮助客户更好地利用数据结果,帮助业务决策。所以归根结底,我们还是专注地在做数据可视化本身。

我们希望用我们过往的经验帮助客户迅速抓住重点、直接面向结果,尽可能的优化决策链长这个问题。避免他们经历复杂的数据转化路径,帮助用户完成数据可视化体系从0-1的搭建,让用户只专注做好自己的产品。

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两件事,但本质都是在做数据可视化本身。也有很多人问我,除了界面本身,我们还可以做别的吗?我们也能做,但是视觉感受才是最直观的,而我们至始至终,都只是希望致力于产品的完善。

4

吴洪声:从阿里提出了中台这个概念以后,现在很多企业都会自建数据中台,一来是希望降低整体的使用成本,二来是保障自己企业数据隐私,在你看来,RayData的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对比企业的自建数据中台的优势到底是什么,你说过“只要光启元做的足够好就不会被替代”,这份自信是来自于哪里?

张果:首先,数据中台其实主要是连接数据的所有者,只有真正拥有数据的人才可以做数据中台,并对此进行合理合法合规地数据储存和应用。而光启元只是依靠数据中台的数据做更好的、更全方位的数据展示,帮助用户以另一个角度思考现有的产品价值,启发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出真正意义上对企业有帮助的决策。

所以自建数据中台和RayData的数据可视化解决方案并不相冲突,可以简单理解为他们分别是储存者和使用者的关系。我个人反而建议所有具有相关能力的企业都可以自建数据中台,不仅可以更好地保障其自身的数据安全,也可以保证未来实现调用数据的能力。

其实我想说很多人并不理解数据应该经过怎样的使用链路:它包含了数据的感知、认知、了解、决策、执行。而数据可视化就是使用链的第一步:感知。如果没有数据可视化,你不会对数据有新的认知,也就无法实现对数据更好地调用。所以作为使用链的第一步,我们无论如何变化,都不会离开感知数据的本身,我们只会在感知的基础上丰富感知的感受,完善感知者的服务体验。所以只要方向未变,光启元就不会变,那我们就会一直“好”下去。

5

吴洪声:有人说:“数据中台就是一个高级点的数据库,绝大多数都是结构化数据相关的计算。很多时候企业希望数据中台能承担起来赋予业务中台以数据和智能能力的职责,然而实际的应用中两者之间却过于割裂。"在你看来,企业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搞数据中台,真的有意义吗?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之间的割裂,原因是什么?在你看来企业把可视化数据转化成去商业价值决策,要从哪几个方面着陆,作为数据行业的专家,你能给一些切实可行的建议吗?

张果:首先我要强调一下,数据中台永远是为业务中台服务的。对于业务中台来说,我们是触达方。因为数据本身实际上是不存在复用能力的,通过数据结果做出的决策才具有复用能力。而站在数据中台的角度,它的作用是让企业把数据用起来,如果企业能通过数据可视化更好地了解自身的数据,最终将得到资产服务于业务的结果,那必然是百利而无一害的。

而数据可视化扮演的角色其实是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之间的桥梁,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去认识这笔数据财富。当数据财富得到聚集,推进至业务中台时才能实现有效地调用。归根结底,其实数据可视化的根本和最终目标都是解决人的问题。因为在互联网的时代里,很多人拥有数据,却不自知其可贵性。

不同的开发者都在为企业提供各种各样的解决方法,这些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使用者都是专业人士。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管理者并不一定是懂数据的专业人士,他们对于数据的理解程度可能十分有限,从而导致无法发挥出数据的最佳效能。而可视化在这里扮演的角色就是让所有人都能够马上就看懂数据。因为人都是视觉动物,视觉效果让受众最大程度地理解数据,发现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做出更利于企业发展的业务决策。

在以前,需要展示汽车数据的公司可能只有公安局、交管局、车管所等。但是放眼现在,无论是行业巨头,还是中小企业都需要数据来优化自己的产能或者效力。

比如说,4S店、物流公司、租车公司,外卖公司都可以通过汽车数据来优化服务质量。当某一条街道的车流量达到一定程度,道路规划,周边设施都可能会需要数据中台来收集车流量数据,而后整合并进行可视化展示。在后台模拟还原道路问题后,则需要利用收集到的数据来帮助业务中台规划和决策。

所以在这里,我也建议企业在设计自建数据中台时,应该把数据划分得越细致越好,才能更高效地帮助后期的合理运用。

6

吴洪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也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但是受限于自身的技术实力,他们无从下手。而RayData作为数据可视化和数字交互的领跑者,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工业数据与互联网结合的道路上,你们的产品能力可以为需要转型的企业提供哪些帮助?基于RayData在各个行业领域的布局与数字化的创新实践,在面向不同行业的企业时,RayData有什么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吗?

张果:其实在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数据的道路上,企业最关注的是,自有的数据能够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财富。我觉得在这里我可以简单的说一下我是怎么知道数据可视化的对企业背后的意义的。

在进入数据可视化行业之前,我是做传统行业的跨境贸易业务,比如采购、集采、转运等。当时的我是作为一个企业用户,我不知道我的能力有多大,可发展的方向有多少。所以我就在想怎么样才可以知道我现有的资源有哪些?可以进行何种的整合?如何对此进行调用?最后,数据可视化是成为了这些问题的最优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每个人过去都吃了很多顿饭,但是你能知道你过去吃了多少顿,每次点了几个菜,最常去的饭店是哪家吗?你不知道。可视化就是将这张图摆在你面前,过去10年当中,这道菜我吃了几次,来自哪个餐厅的,甚至这道菜被别人点过几次,都可以马上有直观的了解。因为人的百分之七十是来自于视觉。你首先要做到对数据有感知,你才会去了解和利用它。 数据可视化甚至还可以告诉你,在一个业务从无到有的过程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和偏差,给你提供调整的空间和时间。数据最大的价值就是可以被利用,千万不要误以为这是数据交易,这是利用数据的结果进行交易。

目前为止我们有十二个类目的行业解决方案:智慧园区、智慧能源、数字工厂、智慧政务、乡村振兴、智慧金融、网络安全、智慧文旅、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零售。每一种解决方案都结合了数据分析和行业特点形成可视化的解决方案,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作为决策依据。

7

吴洪声:数据上云、业务上云的大趋势之下,数据安全、用户隐私和业务数据驱动增长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凸显。企业在享受数据互通的利益下,其实同样担心数据被监控或泄露。在这个问题上,你认为如何实现两者之间的平衡的?如何能够让数据驱动产业发展的同时,大众的隐私也能得到有效的保护?

张果:如何实现平衡,主要取决于从业者是否能坚守自我。

从根本上来说,数据的隐私就是去实名化和不储存。在没有立法的时候,保护数据隐私只能靠从业者的自觉性和道德约束,去避免这些数据被监控和泄露。再者,从我们的角度来说,第一,我们从来不做数据的存储,光启元一直以来都只是一个展示平台。第二是我们在使用用户的数据的时候,会尽可能做到客观化和去实名化。

其实在你要说百分之百保障数据不泄漏真的很难,比如我之前上午买房,下午装修公司就给我打电话,甚至很多人都对这个行为习以为常了。可是真正可怕的是我们明知道是谁把数据卖出去的,但是我们能凭一己之力阻止这种事情的发生吗?不能。

所以大众隐私的保护只有靠立法推动,在立法之前,更主要的是依靠从业者的自觉性。

8

吴洪声:上个月,我们刚刚在重庆召开了企业数字化年度峰会,探讨了一个很有意思的议题:万物互联的工业互联网时代,必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而工业互联网平台作为工业全价值链连接的枢纽,可以全面采集产品设计、生产工艺、设备运行、运营管理等海量工业数据资源,在你看来,这样海量的数据信息如何能够成为驱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引擎?如何最大化这些数据的价值?

张果:引擎这个词用的很好,因为在我看来,RayData不光是一个技术产品,他应该是一个全新的解决方案。从工业革命到现在,所有的数据都在发展。不同的是过去的工业发展是单一的,没有把人的行为和产品做一个交互。

我记得在2016年荷兰有一个“Smart Building Conference"的智慧建筑大会,他们当时提出以能源、节能、运营的角度来解释应该如何更好地使用建筑。但是我反而认为。建筑应该是服务于人的,工艺和设计确实能让房子看起来更赏心悦目,但是当使用者进入到这个空间的时候,这个空间能带给他反馈才是建筑的价值。这不仅是单纯的它知道我是谁,而是他可以根据你过往的相关数据,知道你衣食住行的习惯,比如照明的暖度、房间的温度、空气的湿度等等。因为随着技术能力的提高,建筑未来就会变成一个单纯的空间而已。

现在还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情况,以前是汽车制造商在造车,现在互联网也开始造车。很多人就会疑惑,为什么互联网在造车?在我看来,以前造车只是在以提供代步的角度来设计汽车性能,但是现在互联网造车是在打造移动空间,人可以在这个空间里享受各种各样提升自我感受的服务,其实也是和我刚刚说的赋能建筑空间大同小异。

而数据可视化可以做的,就是为用户提供更多的数据支持。比如哪一款轮胎使用寿命最好,哪一款坐垫最多人选择等。汽车制造商通过看到这些数据,就可以知道每一款车的年均销量,哪一种配色最深得人心,下一次就可以参考这个数据做生产规划,降低成本。回归问题,海量数据的累计、采集渠道增加、以及进一步的数据细分,到分析后得到的结果;都可以从各个方向、角度来驱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实现价值最大化。

9

吴洪声:光启元已经先后获得腾讯两次投资,作为腾讯云的产业生态合作伙伴,在数年来的深度合作过程里,我相信,除了投资之外,腾讯的一定也带给了光启元更多有价值的东西,能给我们分享一下作为腾讯产业圈一员,你的感受吗?

张果:光启元作为腾讯云启投资的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To B端公司,在这个合作过程中,双方都学习到了很多。感受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点:腾讯是一个很注重与伙伴共同成长的公司。那时候腾讯在B端并没有特别多的资源给到我们,所以双方其实都是在未知的领域慢慢摸索。所以,我觉得腾讯也是在和我们共同成长,不是简单地把我们当成一个业务合作对象,而是在合作的道路上相辅相成。

第二点:腾讯会给予企业充分的自由和尊重。因为我一直觉得相互尊重的关系和提供自由思维的空间非常重要,就像两个人过日子,只要我们的出发点和目的地是一样的,我们就能够在前进的道路上相互扶持。

第三点: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在面对未知的领域下,都是以共同探索的决心一起学习的。腾讯没有把投后的企业当作外人,真正地实现了数据共享,资源互通。这是因为如此,才能有RayData的解决方案的共建。

第四点:腾讯社会价值实现的道路上也同样深刻地影响着光启元的企业文化。腾讯之所以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互联网公司,是因为腾讯不仅仅在意经济价值,也同样注重社会价值的实现。我们现在才把乡村振兴把业务开展到了农村,但是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腾讯是一直在帮助乡村建设。但是当我接触以后我才知道,在乡村扩展业务是很难的。

今年是腾讯投资光启元的第五年(2017年首次投资),我们一起经历了大大小小不同的业务。从最早的一批到现在,中间的合作的人也来来去去。我们之所以能和腾讯一起合作到现在,是因为彼此相互认同,加上良好的沟通机制,让我们的合作坚定前行,这同样也是腾讯做的比友商做的好的地方。

10

吴洪声:光启元在过去主要服务于政府和大型企业,而现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却不断展露出对数字可视化的需求,然而中国的中小微企业客户基数大、需求繁杂、平均客单价低,RayData对于这一块的客群有什么覆盖的策略吗?如何让中小微企业能以一个较低的成本享受到我们的数据可视化服务?

张果:在过去,需要可视化的公司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内容与视觉相关的公司,对数据有监控需求的高保密公司,以及需要OA类产品的公司。但是到了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做可视化,比如在打印店里问店家能不能排版,其实就是在把信息用更好的呈现方式展现给观众,这也是可视化的数据。

而目前,中小微企业如同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RayData面向这些企业的策略主要可以总结为以下三点:传递技术民主化、降低客单价格、简化使用步骤。

其实RayData就像美图秀秀,将用户需要的产品能力从PS上整合到美图秀秀,以更简化直接地方式解决需求。而之所以选择在光启元的可视化基础上成立RayData,提供数据分析能力,还是因为想要借腾讯的手把已有的经验实现价值最大化。腾讯多年以来的行业积累,其拥有的数据具有广泛性和普及性都可以帮助光启元达成这个目标。在我们有了这些庞大的数据信息后,我们拥有了更长的触角,得到了更多合作,建立了行业内以我们为中心的一个又一个标准,实现了部分产品的边际效益递减,以此反哺这些中小微企业。

但是反哺是只靠RayData或是腾讯公司可以实现的吗?不是。中小企业的数据反哺是不可能靠我们一家公司完成的,而是需要数百家公司。因为每一家公司的需求都是不一样的。但是如果要问我这些需求复杂吗?如果1万个企业都有同样的需求,那这个需求就不能称之为复杂,都是值得去探索开发的。因为我们已经有了从2010年到2021年这11年的经验,我们只需要把这十几年的工作经验打包传授给这些企业,那么这些企业就可以极大程度的缩短发展可视化的路程。

企业就像赛车手,我们只需要提供一个最适合的车给他。光启元不需要每个企业都从0开始建设数据可视化,我们用我们积累的经验帮企业走完前面的10步,企业只需要从11开始,甚至是只做11。对于有些刚起步的中小微企业,他们可以尽可能的简化、优化数据可视化的部署路径,我们对此也有针对性的免费体验方案和更完善的可视化方案,尽力让所有企业都可以实现让数据在屏幕上跳舞。

END

栏目介绍:

大家好,我是吴洪声。

不知不觉,《DNSPod十问》这个栏目,已经做了第四十四期。本来这个栏目叫洪声十问,一期十个问题。然而细心的读者可以发现,问题逐渐变为十一问,十二问,甚至更多。因为在实际采访过程中我发现,十个问题的答案不足以将嘉宾思考上的高度展示给大众。

此外,这个栏目受邀嘉宾的领域也在逐渐的扩大,从域名圈,站长圈到程序员圈,创业者圈。腾讯副总裁丁珂、CSDN董事长蒋涛、Discuz!创始人戴志康、知识星球吴鲁加、腾讯安全学院副院长杨卿等技术大咖、行业领军人物都在这个栏目留下了他们的真知灼见。比如易名中国金小刚说的:“别想着持有对社会有不良影响的域名,这是一个底线。”比如CSDN创始人蒋涛说的:“对于一个技术驱动的公司而言,不断更换新人并不是好事,技术要有一个积累的过程,应该鼓励这些技术人去提升,对技术人员的回报或薪酬、等级要相应地跟管理平行。”

《DNSPod十问》在腾讯云生态圈也极具影响力和活跃度。我们在腾讯内部平台——DNSPod公众号、Discuz! Q公众号、腾讯中小企业服务公众号、腾讯云公众号、腾讯云主机公众号、腾讯云服务器公众号、腾讯云助手、腾讯乐问、腾讯码客圈、腾讯KM平台、腾讯云+社区、腾讯云+大学等平台累计关注度高达数十万,同时我们积极开拓与外部媒体的合作,如腾讯科技、腾讯新闻、新浪微博机构号、CSDN社区技术专栏、知乎机构号、企鹅号、搜狐号、头条号、开源中国技术社区、IT之家、InfoQ社区资讯站点、Twitter机构号、Facebook机构号等媒体阅读总量逾百万。

未来我们希望这个栏目的影响力会覆盖更加多元的受众。把更多正确的理念去对外传递。所以也欢迎各位在评论区留下你想看到我对话哪位嘉宾,还有你想问的问题,我们邀请你共同成为“吴洪声十问”栏目的提问者,发声者。(栏目统筹:赵九州 责任编辑:张静雨 张洁 李诗珑)

SMB

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

    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简称SMB),作为腾讯云体系中唯一专业服务于8000万中小企业的业务线,致力于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全面完善贴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产品线覆盖了企业客户从创业起步期、规范治理期、规模化增长期、战略升级期等全生命周期,针对性的解决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生产力升级需求。本中心还拥有两大独立腾讯子品牌:DNSPod与Discuz!,在过去15年间,为超过500万企业级客户提供了强大、优质、稳定的IT服务。

    SMB团队成员大多都有过创业经历,有获得过知名VC数千万投资的,有被一线互联网巨头以数千万全资收购的,也有开设数十家分公司后技术转型而失败倒闭的,我们成功过,也失败过,我们深知创办企业的难处与痛点,深刻的理解中小企业该如何敏捷起步、规范治理、规模化增长与数字化升级发展,我们会用自己踩坑的经验给出最适合你的答案。

    腾讯云中小企业产品中心,助力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的好伙伴。

▼点击直达DNSPod官方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