踩坑集锦之hashcode计算
问题
需求: 针对java对象hashcode取余,计算出一个1-100之间的数字。
- 这个需求很简单,或许大家很快就可以写出答案:
targetObject.hashCode() % 100 + 1
但是这个答案存在问题,因为没有考虑到hashcode出现负数的情况,为什么hashcode会出现负数呢?
我们需要从hashcode的计算方式进行推导。
对象hashcode怎么计算出来的
在Java中,每个对象都有一个默认的hashCode()
方法,它返回一个int
类型的哈希码(hashcode),表示对象的散列值。
hashCode()
方法的实现方式可以由具体的类自行决定,但通常情况下,它是根据对象的内部状态计算出来的。一个好的hashCode()
实现应该具备以下特性:
- 对于同一个对象,多次调用
hashCode()
方法应该返回相同的值。 - 对于不同的对象,它们的
hashCode()
值应该尽可能地不同,以便于散列表等数据结构的高效操作。 - 如果两个对象的
equals()
方法返回true
,那么它们的hashCode()
方法返回的值应该相同。
通常情况下,hashCode()
方法的实现都会使用对象的内部状态来计算出一个整数值。例如,如果一个对象包含多个字段,那么它的hashCode()
方法可能会将这些字段的值组合起来计算出一个散列值。在计算散列值时,通常会使用位运算、乘法和异或等操作来混淆散列值,以增加哈希码的随机性和均匀性。
需要注意的是,hashCode()
方法的实现方式可以因不同的JVM、不同的操作系统或不同的Java版本而有所不同。因此,在需要对哈希码进行散列操作的场景中,建议使用专业的哈希算法,如MD5或SHA等算法,以确保哈希码的唯一性和安全性。
HotSpot虚拟机是如何计算出对象hashcode的
在HotSpot虚拟机中,hashCode()
方法的计算规则如下:
- 如果该对象的哈希码已经被计算出来,则直接返回该哈希码。
- 如果该对象的哈希码尚未被计算出来,则根据对象的内存地址计算出一个哈希码,并将其缓存起来。
- 如果该对象被标记为“轻量级锁”(Lightweight Locking),则哈希码的计算方式稍有不同。此时,哈希码由线程ID、对象头信息和对象的内存地址组成。
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哈希码是根据对象的内存地址计算出来的,因此在不同的JVM实例中,相同的对象可能具有不同的哈希码。此外,由于哈希码是缓存起来的,因此在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哈希码也不会自动更新,这可能会导致哈希表等数据结构无法正常工作。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建议在实现hashCode()
方法时,不要依赖于对象的内存地址或缓存的哈希码,而应该根据对象的内部状态计算出一个稳定的、唯一的哈希码,以确保对象在不同的JVM实例中都具有相同的哈希码,并且在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能够正确地更新哈希码。
如何根据对象内存地址计算出对象的hashcode
在HotSpot中,如果对象的哈希码尚未被计算出来,则根据对象的内存地址计算出一个哈希码。具体计算方式如下:
- 首先,将对象的内存地址右移4位(也就是除以16),以去掉低4位的偏移量。
- 然后,将去掉偏移量后的地址与一个固定的随机数进行异或运算,以增加哈希码的随机性和均匀性。
- 最后,将异或运算的结果作为对象的哈希码返回。
由于哈希码是根据对象的内存地址计算出来的,因此在不同的JVM实例中,相同的对象可能具有不同的哈希码。这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基于哈希表的数据结构,如HashMap和HashSet等,因为这些数据结构的性能和正确性通常依赖于对象的哈希码。
为了避免这种问题,建议在实现hashCode()
方法时,不要依赖于对象的内存地址或缓存的哈希码,而应该根据对象的内部状态计算出一个稳定的、唯一的哈希码,以确保对象在不同的JVM实例中都具有相同的哈希码,并且在对象状态发生变化时能够正确地更新哈希码。
可变对象加哈希缓存导致的错误问题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将可变对象放入哈希表中。如果哈希表的实现是基于对象的哈希码的,那么当可变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它的哈希码也会发生变化,但哈希表中存储的哈希码并不会自动更新。这样就会导致哈希表中的对象数量不稳定,甚至可能出现哈希冲突等问题。
下面是一个具体的例子:
class Person { private String name; private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name, age);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Person> set = new HashSet<>();
Person p = new Person("Tom", 20);
set.add(p);
System.out.println(set.contains(p)); // true
p.age = 30;
System.out.println(set.contains(p)); // false
}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创建了一个Person
类,它有两个属性name
和age
,并且实现了hashCode()
方法,该方法基于name
和age
属性的值计算出哈希码。然后,我们将一个Person
对象加入到HashSet
中,并检查该对象是否存在于HashSet
中。这时,HashSet
会根据对象的哈希码和相等性检查来查找该对象。
接着,我们修改该对象的age
属性,然后再次检查该对象是否存在于HashSet
中。由于age
属性的变化导致哈希码的变化,所以HashSet
无法正确地查找该对象,最终返回了false
。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Person
对象的哈希码是基于对象的属性计算出来的,而属性值的变化会导致哈希码的变化,从而破坏了哈希表的正确性。
如何解决
为了解决上面提到的哈希冲突等问题,可以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 不要将可变对象放入哈希表中。如果需要将可变对象作为哈希表的键值,可以考虑将对象中不可变的部分作为哈希码的计算因子,或者使用其他的数据结构来代替哈希表。
- 重写
hashCode()
和equals()
方法。在重写hashCode()
方法时,要保证对象的哈希码是不变的;在重写equals()
方法时,要保证相等的对象具有相等的哈希码。这样,当可变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哈希码也会自动更新,从而保证了哈希表中对象的正确性。
下面是上面提到的Person
类的修订版,我们将其改为不可变的类,并重写了hashCode()
和equals()
方法:
class Person { private final String name; private final int age;
public Person(String name, int age) { this.name = name; this.age = age; } @Override public int hashCode() { return Objects.hash(name, age); } @Override public boolean equals(Object obj) { if (this == obj) return true; if (obj == null || getClass() != obj.getClass()) return false; Person person = (Person) obj; return age == person.age && Objects.equals(name, person.name); }
}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et<Person> set = new HashSet<>();
Person p = new Person("Tom", 20);
set.add(p);
System.out.println(set.contains(p)); // true
p = new Person("Tom", 30);
System.out.println(set.contains(p)); // false
}
}
在这个修订版中,Person
类被改为了不可变的类,即name
和age
属性被声明为final
,从而保证了对象的不变性。同时,重写了hashCode()
和equals()
方法,其中hashCode()
方法的计算只依赖于不可变的属性,而equals()
方法也只比较不可变的属性。这样,当Person
对象的状态发生变化时,其哈希码也不会变化,从而保证了哈希表中对象的正确性。
hashcode的取值范围
在Java中,Object
类的hashCode()
方法返回的值是一个32位的整数,它可以是任何整数,包括负数和零。
通常情况下,hashCode()
方法返回的值都是根据对象的内部状态计算出来的,因此对于不同的对象,它们的hashCode()
值也应该不同。但是,由于hashCode()
方法的实现方式可能会因不同的JVM、不同的操作系统或不同的Java版本而有所不同,因此在某些情况下,hashCode()
方法可能返回负数。
如果hashCode()
方法返回负数,那么在使用该值进行位运算或其他计算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在进行位运算时,需要使用& 0x7FFFFFFF
将负数转换为正数,以确保计算结果的正确性。
& 0x7FFFFFFF 这个操作有什么作用
& 0x7FFFFFFF
是一个按位与操作符,它的作用是将targetObject.hashCode()
的符号位置零,以确保结果为正数。
在Java中,hashCode()
方法返回的是一个32位的整数值,它的最高位表示符号位,如果该位为1,则表示该值为负数,否则表示该值为非负数。因此,如果hashCode()
返回的值为负数,那么进行位与操作的结果就是将最高位的1变为0,即将符号位变为0,从而得到一个非负数的结果。
在这段代码中,使用0x7FFFFFFF
对hashCode()
进行位与操作,相当于将二进制表示中最高位的1变为0,因为0x7FFFFFFF
的二进制表示为0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这个操作可以确保位与运算的结果为正数,从而保证了结果的正确性。
实例演示
假设targetObject.hashCode()
返回的值是-123456789,也就是它的二进制表示为1111 1111 1001 1101 1101 0001 1101 0011(其中最高位为符号位,值为1表示负数)。
进行按位与操作& 0x7FFFFFFF
时,先将0x7FFFFFFF
转换为二进制表示,即0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然后按位与运算,将两个二进制数对应位上的数字进行逻辑与运算。结果如下:
1111 1111 1001 1101 1101 0001 1101 0011 (targetObject.hashCode())
& 0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1111 (0x7FFFFFFF)
结果: 0111 1111 1001 1101 1101 0001 1101 0011
可以看到,按位与运算的结果是一个非负数,其二进制表示为0111 1111 1001 1101 1101 0001 1101 0011,即2147483659,它是原来负数的补码表示形式。
然后,对这个结果进行模运算% 100
,得到59,即将结果映射到0到99的范围内。
最后,将结果加1,得到60,即将结果映射到1到100的范围内,这就是该代码段的最终结果。
最终解决方案
经过上面的分析,最终可以得出下面这行代码作为答案:
(targetObject.hashCode() & 0x7FFFFFFF) % 100 + 1
先对对象的hashCode进行位与运算,将结果的符号位置零,以确保结果为正数,然后对结果取模得到介于0和99之间的数值,最后加上1以将结果转换为介于1和100之间的整数。